09
Nov
2018

从“凯迪生态”到“*ST凯迪” —— 企业主和股民必知的典型商业案例

发布者:威尼斯澳门人3485Mcoy 浏览次数:669

  导语  企业家不能光顾着蒙头造大船,同时要修炼驾驭大船的能力。做大不算本事,以高超的驾驭技能乘风破浪才是王道。许多人一味做大,最终却落得个满盘皆输,个中情由,企业主要引以为戒,股民要警惕提防。


2017年下半年至今,环保板块遭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暴;但是其摧毁力让人大跌眼镜,众多环保企业因此颠簸震荡、陷入遭受倾覆的危险,其中甚至不乏各领域的龙头。东方园林、三聚环保、蒙草生态、神雾环保、永清环保等齐刷刷在无比坚挺的环保A股飘绿。

*ST凯迪是在这场风暴中摇摇欲坠的另一家龙头企业。据报道:

10月31日,*ST凯迪职工代表监事李张应辞职。

10月26日,*ST凯迪披露三季报显示,公司1至9月巨亏超17亿元。

10月23日,*ST凯迪更新债务违约信息,公司逾期债务达56.23亿元。

10月19日,*ST凯迪开盘即跌停,锁定每股0.97元,跌破1元面值,入深沪A股市场“仙股”行列。

10月17日,*ST凯迪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公司灵魂人物陈义龙任董事长。

10月17日,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资产处置议案,拟处置包括6家生物质发电企业、杨河煤业60%股权、1000万亩林业资产。

10月16日,*ST凯迪收到银行间协会处分意见书,公司及其负责人陈义龙受到银行间协会公开谴责。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凯迪生态接连遭受了银行谴责、出售资产、股价大跌、债务攀升、灵魂人物出山救急、职工离职等事件,*ST凯迪已然和其股价一样,在崩盘的边缘游走了。

极其讽刺的是,境遇如此凄凉的*ST凯迪,曾放出豪言要实现万亿营收。出现如此巨大反差,短短数年时间*ST凯迪究竟遭遇了什么?

这其中的因果转折,要从其“非同一般”的发展历程中寻得。


01

从“凯迪电力”到“凯迪生态”

踌躇满志、最初的一切是美好的


众所周知,*ST凯迪主要从事生物质发电、媒矸石环保发电、电建总承包等业务,但是*ST凯迪这几年所有的风雨沉浮都是围绕生物质发电这个存有争议的领域展开的。

2014年11月,武汉凯迪电力公司发布重组方案称,拟购买阳光凯迪、关联方中盈长江等合计15名交易方持有的154家生物质发电、风电、水电及林地资产。

“凯迪电力拥有世界领先的生物质发电技术,经营生物质发电、水电、风电、林地等业务,已初具规模。”

2015年8月,凯迪电力完成上述重组,公司名称将由“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迪生态”就此诞生,其经营范围加入了“生态环境技术研发、生态环境工程的投资及建设”等。

此时的凯迪联手豪强、实力雄厚,握了一手好牌,丢掉了地方化的名称,以“生态环境”一鸣其志,顺利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宏图中占得席位。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之后,凯迪生态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布局最广的生物质发电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此时的凯迪绝对不会想到仅仅三年之后就会带上“*ST”的帽子。


02

凯迪生态的国际梦

盲目做大、走得太顺容易膨胀

 

回顾2015年,这一年被行业认为是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蝶变之年。在全球能源格局日新月异的处境下,人们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生物质发电被寄予厚望,中国企业自然不能错过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也是这一年,已经稳坐国内生物质发电头把交椅的凯迪生态把目光延伸至了世界范围,其横空出世成了这个关键年份的标志性事件。凯迪以领先世界的技术昂然站在了与世界各国一较高下的赛场,某种意义上凯迪做了扬眉吐气的事情。

但是回过头来看,凯迪生态的出现似乎背负使命又似乎另有所图。

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绝对地位,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重组之后的凯迪生态实现整体平台上市,将87家生物质发电厂注入上市公司,而其中有49家属于未建电厂,需要近40亿元资金支持。

如此快速的扩张,不得不说凯迪太想做大,有些急了。


03

资金链出现问题

过度乐观往往会酿成大错


骄兵必败,“突飞猛进”中的凯迪生态越来越把自己用钱堆砌起来的城堡当成自己攻城拔寨创建的为功伟业,并开始变得骄纵狂妄了。

很快,凯迪生态的状况急转直下。

2016年12月25日,凯迪生态总裁陈义生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武汉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2017年4月12日,凯迪生态发布2016年报,当年公司净利润为3.34亿元,同比下降12.73%。

在此,凯迪生态的颓败之相已现端倪。正如凯迪生态后来在已经陷入重大危机时认识到的,由于管理层过于乐观的判断,致使公司扩张速度过快,陷入了现金流无法支撑的危机。

进入到2018年以来,凯迪生态的经营更是每况愈下。

3月起,公司陆续有董事长、总裁、董事、独立董事、董秘、监事、证券事务代表等人员离职。

5月7日,凯迪生态信用评级被下调至C级。

截至5月31日,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作为被告或被申请人涉及的诉讼合计93件。

6月14日,已长期处于停牌状态的凯迪生态又爆出一声惊雷: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依规自动丧失份额,而这在A股还是澳门人·威尼斯次出现。

此时的凯迪生态已经危机重重了。

 

04

从“凯迪生态”到“*ST凯迪

船造得太大而驾驭不了实为不智

 

凯迪生态用并购重组的手段快速造了一艘大船,但是没有培养起驾驭这艘大船的能力,导致公司很快就陷入瘫痪。

今年6月29日,凯迪生态迟迟不能露面的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巨亏23.8亿元。紧接着在7月2日,深交所对其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凯迪生态被戴上“*ST”的帽子。

 “ *ST ”是指公司三年亏损有退市风险的或因重大事件造成资不抵债而面临退市的公司股票。

至此,*ST凯迪的危机已经相当严重了。

至7月24日,*ST凯迪逾期债务共计31.7亿元,旗下共有49家子公司的120个账户被冻结。

 

05

灵魂人物出山提出“断臂求生”计划

变卖家产是所有败落的唯一注脚

 

做企业,眼看着自己亲手创办的企业局势一步步败落是揪心的,然而比败落更揪心的是败落后出售自己辛苦积攒起来的资产。但是,*ST凯迪必须要这样做了。

今年8月,*ST凯迪灵魂人物陈义龙迫于形势出山主持大局,提出了“断臂求生”计划。

9月28日,*ST凯迪发布公告,称转让包括东北地区的6个已投产及在建生物质电厂的100%股权。

10月17日,*ST凯迪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资产处置议案,处置包括6家生物质发电企业、杨河煤业60%股权、1000万亩林业资产。

我们看过许多“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故事,*ST凯迪再次上演了这样的悲剧。

 

06

成也重组、败也重组

频繁的重组中包藏投机主义


*ST凯迪以重组走上巅峰,成为巨无霸企业,也因为重组埋下了覆灭的危机,可谓是成也重组、败也重组。

现在,败落中的*ST凯迪又把希望放在了重组上,重组贯穿了这家公司的始终,似乎成了其兜兜转转绕不出来的宿命,又或许从一开始*ST凯迪就是抱着投机主义来的。

早在2017年11月15日起,已在危机中的*ST凯迪申请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投怀国企,但没有后文。

今年3月,*ST凯迪筹划与中国华融的重组,后来赖小民出事儿,重组计划不了了之。与此同时,东方前海、浙江能源集团、武汉某国企等多个重组方案被陈义龙否决。

近日,与中战华信的重组方案也因为在股东大会上被部分中小股东质疑而搁浅。

事实上,纵观*ST凯迪生态的发展史,所看到的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重组史,其中看不到更多的苦心经营的成分在,这或许就是其迅速做大又很快倒塌的原由。

这段复杂的重组历程始于2015年5月,*ST凯迪以68.5亿元从控股股东阳光凯迪、关联方中盈长江及华融资产等15名交易方手中购买了154 家公司。

这一豪气冲天的并购重组至今疑云重重,在其中87家生物质电厂中,只有21家建成,且其中绝大部分尚处亏损状态,且另有49家尚未开建。有5家是阳光凯迪2013年从上市公司回购的电厂,在这5家电厂中,又有3家直到2014年上半年仍处亏损状态。

重组似乎成了*ST凯迪的“经营之道”。但确乎铁的事实是,部分持续亏损的资产经过阳光凯迪“左右口袋”来回倒手的运作,最终还是被纳入了上市公司体内。

有知情者透漏,阳光凯迪通过“左右口袋”来回倒的操作填满了自己的钱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这中间直接或间接的资产交易金额达到75.3亿元。

更让人惊诧的是,在过去三年政府补贴是*ST凯迪公司净利润贡献的“主力”。


07

陈义龙其人与生物质发电

大学老师捧起生意经


每一家不同寻常的公司背后必然有一位不同寻常的灵魂人物,*ST凯迪背后的人物则是陈义龙。陈义龙大学老师出身,但同时在政、商两界均吃得很开,其能力可以动用重要的政经人物为其备受市场质疑的“柴变油”项目站台。

2015年2月,中国华融前董事长赖小民曾公开为陈义龙站台,并当场表示投资凯迪20亿。今年4月,赖小民落马。

陈义龙常以“演说家”身份出席公开场合,着装严正,精于雄辩,善于描绘生物质发电的宏伟蓝图,更能够以其独特的理论来批驳市场对凯迪的低估。

2011年4月,陈义龙放出“万亿”豪言,*ST凯迪股价因此从15元左右一路涨至近25元。之后大股东阳光凯迪套现近6亿元。

至于*ST凯迪借以大做文章的生物质发电并不属于什么新能源,只是相比较而言污染少,但是这一点恰好符合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按照补贴政策,只要发电就能上网,电价高达0.75元/度甚至更高,陈义龙正好抓住了这一点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如此一来,陈义龙以其滔滔雄辩论证出了一个万亿规模的商业版图,又以其长袖善舞的运作的能力构造出了*ST凯迪这家巨头公司。


终了


7年前,陈义龙公开宣称:“2015年,凯迪将突破600亿元;2020年,凯迪销售额将达3000亿元;到2030年,凯迪的规模可能做到1万亿元。”

如今,豪言犹在,但已成了笑料。回顾*ST凯迪的经历,极应了《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